如果别人问我这一年半的经历,我一定会自豪地说,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让我成长了很多。
华立口译——郑茜
最值得一提的是讲座。在各个高校不断讲座,推广口译,让更多人知道和学习口译一直也是我的梦想。最开始,有多少个夜晚,刚下课就赶去讲座,很忐忑,觉得自己不够格,讲座人数来得很少,甚至只有一个、几个到后来的越来越自信,场场至少一百多人,心中感触颇多。回想当初只来了一个人也不屈不挠地给人家讲完整场讲座的场景,当时那一个人无奈地想走却不好意思走的表情,现在不禁感叹当初的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其实,当时心里就想着,虽然只来了一个人,他既然来了就是有兴趣的,那我给他说,说的好他就能跟身边的人传播。而传播,正是现在最需要的。所以,当初被《士兵突击》钢七连的这句“不抛弃,不放弃”感动,现在也自己亲身实践着。心中只想,多一个人了解口译就多一份希望,不是为了招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传递一种理念,不是为了商品,而是为了信念。 一开始讲座质量也不是很高,努力把底下的人当成萝卜白菜还是会紧张,在草地上走廊里背过千百遍的台词到了真正讲的时候总有漏掉的点。有些同学听着听着半途就走了,我假装看不到,心中却想着,下回,一定用我的语言魅力吸引你的注意力,中途离场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少。终于,到最后,讲座现场后排的同学站起来了,我心里一惊故作淡定,心想又有人听不下去离场了,但是他却走到了前排的空座位上坐下,饶有兴致的看着我,我心里欣喜,终于,大家喜欢听我说,大家认可我说的,认可我的梦想了。 记得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人说,老师,这样的口译讲座趣味性不强,我默默记在心里,告诉自己,下次要多加点有意思的事情,增加笑点;有人说,老师,你的背有点驼哦,我默默记在心里,告诉自己,下次要抬头挺胸以最好的姿态与所有人分享我的梦想;有人说,啊,你黑板上字写得太丑啦。我不服,但仍然告诉自己,下次注意,展示每一个最好的细节,用粉笔在黑板上也可画出漂亮的字符。每一次有人告诉我的讲座有不好的地方,我就会又气又感激。学习的心态很重要,不断改进最终完善。
当然,讲座的动力源自内心。有时忙了一天,讲座前胃已隐隐作痛,但依然坐公交走长径到教室,讲座中完全豁出去,一直到讲座结束才发现自己已经胃疼许久,缺水、疲劳。回家休息时,夜里胃疼掉眼泪,只希望明天早上可以迟到,不必准点上班,但都熬过来了;更多时候,看着辛苦忙碌的市场人员,想着这场讲座是他们顶着烈日严寒各种困难不断宣传换来的,便觉得自己再辛苦都是值得的。我传递自己的梦想,也承载着大家的希望。于是,到今天,口译讲座细数已讲了百余场,不算很多,但也已明晰针对不同的人群要讲怎样的内容才最吸引眼球,清楚在讲座现场的各种突发状况该怎么处理。记得刚讲座的时候,有不服的孩子当场在答疑环节出问题刁难,假装淡定的回答问题,却也度过了难关,从此心里更强大;记得曾经所有多媒体设备完全瘫痪,被迫无奈只有在现场请人照着我随手带到现场的口译书中念一段现场做口译演示,心里扑通扑通却也算漂亮地完成了那段口译,从此明白原来自己可以做到很多;记得那场讲座,全场都是托,没有谁是真正有兴趣的,只因学生会要求签到才到场,现场异常混乱,话筒也不给力,但是心里还是想着,我讲得再好一点,再好一点,千万不能放弃,因为有兴趣的同学存在着,因为或许我继续讲下去,某一秒种,大家会静下来认真听我诉说;更记得,有一场讲座,没有多媒体,我们偷偷占教室,发票做宣传,到场都是有兴趣的人,那一场,我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几乎所有人,效果非常好。每一次经历都值得回忆和思考。 更欣喜的是,成长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讲座主持人从久经沙场老牌梦想塑造者张国际老师慢慢过渡为可爱的汪组长。还依稀记得汪组长最开始认为主持是不可能的任务,再到后来勉强能进行个形式,到之后的抑扬顿挫,再之后的增加改编原来的台词,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形成自己的模式。真的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成长,不是一个人在进步。就像他同学看到他的时候感叹,“蜕变”是也。
讲座是一个团队的结晶。一场成功的讲座不在于你讲的多好,而在于团队的每个人都在不断突破,你感动了自己,为自己今天的这两个小时增添了精彩,你就是成功的。讲师,是一场讲座的灵魂。有句话叫做长江后浪推前浪。团队在不断更新替换,但是不变的是传播梦想、传播理念的精神,希望每一个华立的讲师或准讲师们都能够不断地坚持下去。用韦玮喜欢分享的那句话,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压力,从里面打破就是生命力。人生会有很多经历,突破你自己,就是成长。希望以后无论你在哪里,谈到华立的讲座,你可以和我一样告诉所有人,每一场你都在积极思考,每一场你都全力以赴了,每一场你都成长了,每一场那两个小时你都在发光,在传递,在努力!那么,那个时候,请对自己说一声谢谢,请对华立说一声谢谢!各位,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