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大讲堂》之三
外文译中文,老外竟然赢了中国人
-----浅谈专业外语学校的学术指导思想
(作者:万平 华立口译学校基础英语教研室主任,美国杨伯翰大学英语文学硕士)
2004年,由上海翻译家协会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译文》联合举办了首届翻译大赛爆出了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把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姚登南。评委们一致认为,姚登南的胜出不仅体现在英文水平上,更重要的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新加坡选手击败中国参赛者,该引起中国的英语教师、语文教师怎样的思考?中国的英语和语文教育方面有着怎样的弊病?学好外语与掌握好母语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的英语培训学校该以怎样的理念和学术指导思想来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
就我本人多年的翻译以及英语教学经验,就二个方面浅谈一下个人看法,希望和各位读者交流和分享。
第一,我谈一下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最大误区:将英语知识当成英语技能;看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老师讲课的时候,习惯性地将课文里的词汇给学生顺一下,把里面的语法讲解一遍,教学的重点落在了词汇、语法等知识点的串讲上,结果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是:1、死抠语法,钻牛角尖;2、狂背单词,不会运用。在整个传统学校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学被当成一个对英语习题和试卷的教学工作,高中阶段特别明显,这是现今中小学英语教学非常突出的特点。建议 解决方案: 中小学英语教学确立一个重心:技能为王,高能高分 。英语是一门用于交流的语言工具,学习英语要learn the language而不要只是learn about the language(即学习语言本身而不是语言知识),把重点放在语言知识而不是语言技能上就是learn about the language。而“学生怎么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老师怎么教?” 英语技能的培养需要四项技能融会贯通,听说并进,读写相通。课堂上的教学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真正要想掌握英语技能则需学生自身的努力。英国著名外语教学法家Palmer先生在1917年的时候提出一个英语学习“孵化”理论,他说:外语学习要经历一个“孵化”阶段,即语言的储备。孵化期间蛋壳里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我们肉眼可能根本看不到,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后小鸡才能从蛋壳里跳出来。英语学习也是这样,需要一个“默听”的阶段,除了老师课堂上营造一种浸泡式的教学环境外,课后同学们应该主动浸泡在英语氛围中。
第二,谈一下中国学生的国文水平。第一是一定要建立一个书香家庭。环境影响非常重要,古有孟母三迁,今天很多家长想尽一切办法,不惜昂贵代价一定要为孩子上名校也是这个道理。却遗忘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言传身教。自己一年是否读过几本书,是否指导孩子一起读过书?不是给他一个书房,买一堆名著堆放就完事了。这里给出一些读书的书目供参考:《英才通识·四字经》、《幼学琼林》、《唐诗宋词欣赏》、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泰戈尔诗集、卢梭的《爱弥尔》、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国精美散文集以及中国上世纪70-80年代的优秀小说作品。此外,读书我也是主张泛读,就是广泛阅读,而不是只阅读自己喜欢的某一类书。比如可以读人物传记:有关曾国藩、梁启超、胡适、陈寅恪、沈从文、李政道、杨振宁等这些人物的作品及介绍,有关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丁路德金、奥巴马,有关李嘉诚、曾宪梓、王永庆、柳传志、杨致远、马云、张朝阳、李彦宏介绍;有关世界宗教介绍、
国家地理杂志集、世界名山大川的图片集、非洲大草原的动物等。第二个看法是:好的中文是写出来的。长期光“读”不“写”,会造成对语言现象的麻木,影响语言吸收能力。具体方式: 1)多写读书笔记; 2)文章写好后多修改,做到斟词酌句; 3)写各种文体文章 ;4)写同命题作文,并对比赏析优秀作文范例。
第三 ,说一下专业外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术指导思想。一个学校办学者的理念以及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视野和高度。华立教育的办学理念是 “中西并蓄,英才通识” ,强调对学生中文和英文水平的同步提高,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的少年精英。华立口译学校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学术型专业外语培训机构,我们基础英语部则更注重教学法和教学过程,对中小学英语培训的定位为:一所英语启蒙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强调语言本身水平的提高,而非考试技能或填鸭式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