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把过程用心经营好。与所有参加口译二阶段考试的考生、口译爱好者、英语爱好者共勉。
在我们开始轰轰烈烈地准备口译二阶段考试之前,先说几个关键词。
关于考试形式
接续口译/交传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这是口译二阶段的考试形式,即考生会听到若干篇文章,每篇之后会给考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现场译为目标语言。
所以在准备考试中,以下的方式都是不完整甚至不正确的。
视译/视阅口译 Sight Interpretation 可以作为辅助练习, 但不是全部练习。仅仅把教程都“看熟”,通过口试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耳语口译 Whispering Interpretation 考试中请务必大声报出译文,那是认真、用心、自信的标志
同声传译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可以有志于此,也可以在备考中结合影子练习,但考试中不作同传的要求。
关于考试内容与难度
中级口译为8大段,又进一步分为16小段,每段约25秒,2-3句话为多,其中E-C共8小段,C-E共8小段,即考生会听到16次提示开始口译的“嘟”声。
高级口译为4大段,又进一步分为8小段,每段约50秒,5-6句话为多,其中E-C共4小段,C-E共4小段,即考生会听到8次提示开始口译的“嘟”声。
与笔试相比,口试的难度,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压力大,抗压能力要求高。与考官几乎是面对面,且“一对二”。
2.英译汉强度大。结合第1点,口试的考生明显感觉“二阶段考试的英译汉要比一阶段笔试的段落听译难”。部分原因还在于口试中考察“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更多,特别是高口,而这些往往是考生平时最不熟悉的。
3.即时反应速度要求高。口译是Now or Never的游戏。“嘟”一声之后,一般5秒内要开始口头输出译文,且语速不能太慢,不能重复太多,否则到了规定时间,即使满腹文章,也徒呼奈何。
4.临场应变能力要求高。遇到难词难句实属正常,“不患寡而患不均”等都在高口口试中出现过。
5.及时“排毒、自我恢复”能力要求高。考场经验告诉我们,某一段稍有闪失,不仅这段fail,而且会带来很强的“挫败感”,影响下一段发挥,雪崩。
综上,口试的难度与笔试的难度是两个领域、两个维度的,对考生的“整体要求”更高,如果说笔试的功底更多在头脑中,在心智方面,化成笔尖文字只是自然延伸,是可以“低着头的考试”,那么口试的功夫,舌尖轻触的美妙,或者满脸涨红的尴尬,则标志着考生开始“面对观众的考试”。
想想在笔试中,如果某监考老师在你身边踱步,多看了几眼你的试卷,你当时的感受吧。再想想如果有两个这样的人,一左一右,你每做几题,两位监考就在旁边记录着什么,全场感受又会如何呢?
结论,难度决定含金量。稀缺性决定价值。口试的证书,比它对应的笔试证书的含金量要更高。
关于二阶段口试的通过率
没有强制的规定说是百分之多少。我本人监考过多场中级和高级的口试,印象中中级每场16位考生,一般会有5-6人通过,高级每场16位考生,通过的人要少些,2-3人的场次为多。
口试的考官都参加过培训,且有正确答案的文本,可以边听考生的译文边对照标准答案,所以打分是基本可靠的。如果两位考官打分不一致,会根据录音磁带复听,review.
曾有传闻说口试的四次机会里,第四次参加考试的通过率会高。我本来对此说法是完全不同意的。但06、07年自己的好几位学生,都是第四次去考,而且都通过了,我虽然觉得那该归功于他们坚持练习、不言弃的精神与毅力,但通过率如此之高,让我不由得心里有些想法。何况,相信第四次考试通过率高,好像也没什么坏处。结论是,最好尽快通过。实在不行,就坚持到第四次。
关于复习口译二阶段考试的材料
mp3播放器。铅笔或易书写的水笔。笔记纸。
平时戴着耳机听mp3练习,考前也要适应“听磁带”,“隔着半米的距离听磁带”,因为现场考试如此。其实这对听力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心理暗示。习惯了就没问题。
《中级口译教程》(第三版)梅德明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高级口译教程》(第三版)梅德明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官方教程。重点复习。后续会与大家分享如何用好这官方教程,之前针对笔试的《高级口译听力教程全书笔记》也让我更明确考生究竟需要什么,除了一些经验,所谓技巧,也许陪着大家静下心来把重点篇章都练几遍,反而踏实。
关于口译备考中的“背单词”
汉译英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词汇量。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词汇量大者赢。所谓听到难词之后的处理,说到底都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所以只能规避或者讨巧灵活处理”。
结合以上两点,即“增加绝对词汇量+锻炼临场应变能力”,觉得口译备考的词汇量准备,可以“先被动再主动”。
所谓被动,即可以不直接用词汇表、词典等方式为难自己每天背100个单词,而是直接开始篇章和段落练习。一定会在词汇上受挫。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难词,先立即push自己现场如果过关,怎么绕开障碍,再核对参考答案,这个时候进入“主动”状态,收获词汇量。
以第三版《中级口译教程》第二单元,接待口译中的一句为例,原文“您还得倒时差呢”,“倒时差”可以不会说,但无论如何先张嘴说,哪怕是You need a good rest from the long flight之类的,再去看参考译文…to get over the jet lag,会更记得住。也许本来就认识jet lag,那么说成recover from jet lag未尝不可,get over则更精炼。
以第三版《高级口译教程》第二单元,礼仪祝辞中的一句为例,原文“积贫积弱,任人宰割”,一下子被吓住也属正常,快速反应出意思就是“很弱小,被人欺负”,关键词weak, bullied,也能应付了,这属于“被动环节”。然后参考译文,enduring impoverishment and long-standing debility,其中的impoverishment还属于可接受的,debility显然太难了,“话要从ability这个词根说起…”明显不太符合口译风格。所以在这个主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也要耐心,可以改造,比如enduring poverty and weakness,大概意思也能出来。
被动,是为了锻炼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不失去任何一次磨练的机会。主动,则是为了提升语言质量,毕竟我们需要提高词汇量,毕竟光靠现有那么两三千主动词汇量打天下,总是缺乏底气的。
关于“三分之一原则”
Legend tells that 1/3 is a landmark in SIA interpretation test.
口译二阶段考试中的“三分之一原则,三分之二原则”,究竟是指什么?
两层含义。
首先,高口的8段,中口的16段,每段都分别评分“及格”或“不及格”,及格段落数占总段落数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口译部分判为“合格”
,同理,及格段落数未到三分之二,或者说,不及格段落数超过三分之一的,口译部分判为“不合格”。
所以高口8段,必须有至少6段合格。中口16段,必须有至少11段合格
以中口为例,如果在口译部分,考官的评分表记录形式如下,10段“及格”,6段“不及格”,那么这位考生就非常可惜,一段之差未能合格。
英译汉:1,及;2,不;3,及;4,及;5,及;6,不;7,不;8,及
汉译英:1,不;2,及;3,及;4,及;5,及;6,不;7,不;8,及
其次,对于某一个特定的段落,如何判定“及格”或者“不及格”,基本原则也是“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即该段的意思,在规定时间内译出三分之二,该段即可视为“及格”,反之,漏译、错译、严重语法错误等占三分之一,则该段判为“不及格”。
但这个标准还是需要进一步诠释的,further interpretation is needed.
举例说明。以中口教程第74页第16句为例,原练习为汉译英,这里作回译。原文如下:
I consider it a great honor to have you all here for this wonderful time of the year. Let us drink to the health, great career and happy family of everyone present.
意群大概包括:
荣幸/都来参加/一年中的美好时光/举杯/祝愿/健康/事业/家庭
以下各个版本的译文:
我很荣幸,大家能来参加今天的活动。让我们举杯,祝大家身体健康。
不及格。漏译“一年中的美好时光”,“事业”,“家庭”。
我很高兴大家能到这里来。我要举杯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及格。仅漏译“一年中的美好时光”一处。
我很高兴见到大家。我要举杯祝福大家的健康、事业和家庭。
及格。漏译“一年中的美好时光”,但对于其它关键词均有涉及,这里不必苛求一定要与参考译文里的“身体健康”、“事业有成”、“阖家幸福”字字对应。
下次和大家接着讨论“及格减”“数字错译的评分”等一些评分标准中比较tricky的部分。
关于“及格减”
很多考生从考场回来说,瞄到考官在某段后面打了个勾,但还添了一笔。往往这就是及格减。
首先在考试过程中没有任何必要去瞄考官的评分表,除非看到消极评价你真的会精神百倍状态更佳。
其次关于及格减,无非是及格与不及格之间的中间地带,是黑与白之间的灰色的缓冲,是考官的余地。比如某段,考生译文有误,离三分之一好像还有举例,没到直接判不及格的地步,但考官心里总觉得不舒服,比如某个知识点处理严重有误,比如某个基本语法点低级错误,比如严重的发音问题等,那个减号大概就难免了。
从积极意义来说,考生用心对待每一篇,音色饱满,用词准确精炼,精神状态昂扬,也许某段本来已经到了不及格的边缘,但考官心里一动,来个及格减,也有可能。
在实际评判时,及格减肯定不如及格,比如高口8段,如果不及格两段,本来是肯定算通过,但剩下六段有五段是及格减,那估计主考官也会给出总体不合格的评判。
关于“数字错译的评分”
都知道口译考试数字很重要。重要到了考生听到数字就先头皮发麻。
为什么数字被拔到那样的高度?大概还是出于实际口译现场的考虑,数字翻错,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在商务谈判中,儿戏不得。
关于数字的练习,没有太多的诀窍,汉译英和英译汉,个人都会“先记再译”,这样既能确保数字信息准确记录,也不会干扰到除了数字之外更多主干信息的记忆与处理。
平时练习,除了集中训练,包括课本上的、报刊上的集中数字练习,还可以相互之间挑战,每人报一个,让对方马上翻,翻完了再把原数字报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