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译协顾问、安徽新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范东生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翻译安徽研究院。
他介绍到:我们翻译研究院本质上来讲是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来做贡献的,国际传播的本质意义实际上就是话语权的问题。那么在长期以来,国际舆论场上,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不占优势,是由西方的舆论媒体主导的,所以中国人的话外国人或者不听,或者听了他不信,或者他少数人信了也传不远,所以我们国家急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在2021年5月31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提出了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塑造好一个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最近不久前,中国译协的常务副会长、国家外文局的原副局长黄友义先生,2022年的时候出了一本书,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以这本书的出版为标志。当前中国翻译领域一个主要话题就是翻译中国,要为中国的翻译理论建设提供实践和理论的支撑,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那么安徽省译协作为安徽省翻译界的代表、组织者和带头人,完全有义务,实际上也有能力为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和中国翻译理论的建设做好自己的贡献。
那么安徽省它能做什么贡献呢?安徽作为一个地方的翻译的体系,有长期的实践,但是在这些实践中确实有一些不是特别理想的地方,有些困难的地方,有些地方自己的术语,现在目前的翻译是各种各样的,比如我们讲时政类的话语符号里边,一句话叫做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怎么译?这是一个政治符号,对吧?还有一些安徽自己独有的地理文化符号,像颖淮是指阜阳,但是你要把它翻译的时候,你直接写颖淮,是没有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名字变成一个名词以后,实际上没有这个地方。颖淮是阜阳人把颍河跟淮河都作为自己的母亲河的一种情感寄托,叫颖淮大地,但是具体行政区划里边没有颖淮,这也是一个地理文化符号,怎么译?还有其他的一些历史符号,像欧苏会颖,欧阳修和苏轼在颍州相见,这是一个很有历史沉淀的故事,可是你翻译起来四个字把它译成英文的话不是特别好译,类似这样的东西挺多的。那么在长期的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译法,有的不规范,有的不标准,甚至有的意思给传递反了,安徽要想把自己的文化很好地传递出去的话,也需要建设安徽自己特色的文化术语表述体系,文化术语表述体系也是为中国话语体系贡献安徽篇章。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要是设立这样一个翻译安徽研究院,就是为了完成这样一些我们认为是一个重大使命。
在主持人问到“成立该院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详细的工作内容是哪些?平时工作的时候有没有会有一些活动参与到里面?”
范院长说到:工作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比如我们要关注最主要的就是当前在把安徽的故事向世界讲述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术语,政治术语、经济术语、地理术语、文化术语、历史术语、人文术语,这些方面的都有一些概念和术语需要整理清楚,用标准的方式、规范的方式向世界传递,所以我们要做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以上这些领域里边,我们要研究怎么样把翻译做得更规范、更标准化,同时如果我们做了这些研究的话,我们会向社会公布。比如安徽地方特色文化数语库、地理篇、历史篇、人文篇做出我们的贡献向社会发布。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翻译安徽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一些文本背后的案例,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最后范院长指出:当前关注我们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很大的一件事情,我们希望所有做传播的,特别是做国际传播的人都来关注这方面的事情。翻译界它是把现有的文章或者现有的原材料向世界转移翻译,这里面实际上有些还是遇到一些困难的,做传播的或者直接做国际传播的人也来关心国际传播怎么做,大家就能做到一起合力了。所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关心我们安徽的国际传播能力发展和建设。